黃河故道區2500年以來(晚全新世)沉積記錄及其對洪水災害事件的響應
【摘要】:【研究目的】黃河故道區蘊藏了豐富的古洪水災害信息,深入挖掘地層中相應的沉積記錄,有助于擴展黃河流域洪水記錄的時空范圍,增進我們對洪水災害的科學認識?!狙芯糠椒ā勘疚倪x取河北大名龍王廟剖面作為黃河故道區的典型代表剖面,利用光釋光、碳十四、粒度和地球化學元素等測試手段,綜合對比洪水史料記載與區域研究成果?!狙芯拷Y果】研究認為:(1)古土壤、湖沼相沉積、泛濫沉積與平流沉積物之間存在一定的繼承性與相關性;(2)4000年來研究區內4次主要的洪水沉積單元,分別對應了周、西漢、北宋和明朝的異常洪水事件;(3)人類活動對流域洪水災害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由高頻低能的季節性洪水轉變為低頻高能的異常洪水事件?!窘Y論】該項研究查明了黃河故道區不同沉積相的巖性特征及環境代用指標特征,探討了人類活動對洪水特征的影響,為黃河故道區洪水災害沉積記錄的判別與重建提供了理論參考和示范,同時有助于進一步深入認識黃河流域洪水災害的過程及演化機制。
|
|
|
|
1 |
趙艷;岳大鵬;趙景波;劉樂;劉怡婷;楊宇哲;;西安全新世環境變化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J];地理科學進展;2022年07期 |
2 |
史威;徐孝彬;周其樓;;太湖地區早全新世罕見人類活動的古地理分析[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2期 |
3 |
靳鶴齡,蘇志珠,孫忠;渾善達克沙地全新世中晚期地層化學元素特征及其氣候變化[J];中國沙漠;2003年04期 |
4 |
莫杰;;全新世地層研究進展概述[J];海洋地質動態;1985年01期 |
5 |
袁曉茂;;“全新世海面變遷”研究大事記[J];海洋地質研究動態;1983年07期 |
6 |
劉俊余;查小春;黃春長;龐獎勵;李洋;炊郁達;;甘肅天水全新世黃土粒度、磁化率特征及其古氣候意義[J];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年02期 |
7 |
陳華堂;;關于華南沿海全新世高海面問題[J];熱帶地貌資料;1980年00期 |
8 |
雅各布·米卡諾夫斯基;高鵬;;讓古人類遺骸告訴我們,人類是如何擴散到全球的(上)[J];飛碟探索;2016年03期 |
9 |
;環境[J];生物進化;2017年01期 |
10 |
李炳元,王富葆,楊逸疇,張青松;試論西藏全新世古地理的演變[J];地理研究;1982年04期 |
11 |
閻順,穆桂金,孔昭宸,倪健,楊振京;天山北麓晚全新世環境演變及其人類活動的影響[J];冰川凍土;2004年04期 |
12 |
C.R.Alexander;尹延鴻;;全新世以來黃河的沉積規律[J];海洋地質動態;1992年11期 |
13 |
陳瑩璐;黃春長;張玉柱;郭永強;周亞利;李喻琴;龐獎勵;査小春;石彬楠;劉雯瑾;;汝河全新世古洪水沉積學與光釋光測年研究[J];地質學報;2017年10期 |
14 |
葛倩;劉敬圃;初鳳友;杜遠生;薛佐;;全新世事件3與古文化變遷[J];地質科技情報;2010年03期 |
15 |
馮起,陳廣庭,朱震達;塔克拉瑪干沙漠北部全新世環境演變(Ⅰ)[J];環境科學學報;199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