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論文排版

貴州石漠化土壤中菲和芘解吸行為的研究

李維  安顯金  
【摘要】:為了探明典型多環芳烴(PAHs)在石漠化土壤中的遷移行為,揭示石漠化土壤理化性質影響PAHs遷移的機制,選取菲和芘以及貴州省不同石漠化等級區域的石灰土,采用批解吸法結合Pearson相關系數分析,研究菲和芘在不同溶液中的解吸行為。結果表明:石漠化等級越高,菲和芘的解吸越容易,其中菲和芘的解吸滯后系數(HI值)分別從無石漠化土壤的0.73和0.46降至重度石漠化土壤的0.54和0.28,菲和芘的非線性指數(N值)分別從無石漠化土壤的0.514和0.557增至重度石漠化土壤的0.606和0.637。解吸動力學結果表明,隨著石漠化等級升高,菲和芘的快解吸組分(F_(rap))含量增加,增幅分別為24.14%和18.14%,快解吸速率(K_(rap))分別從6.56和1.26 h~(-1)增至8.16和7.98 h~(-1)。土壤有機質含量、孔隙度、比表面積和陽離子交換量是影響貴州石漠化土壤解吸菲和芘的4個主要因子,它們均與菲和芘的解吸能力呈負相關;不同解吸環境對比試驗表明石漠化土壤的富鈣特性也是影響菲和芘解吸的重要因素,電解質溶液中Ca~(2+)會促進菲和芘的解吸。研究顯示,在石漠化等級越高的土壤中菲和芘解吸更加容易,這與土壤富鈣特性緊密相關。

知網文化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6條
1 趙麗英;張乃群;杜瑞卿;;丹江口水庫環境因子對浮游植物生長影響的綜合相關系數分析[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4期
2 韓昭慶;楊士超;;貴州民國檔案中所見“疑似石漠化”與今日石漠化分布狀況的比較研究[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1年01期
3 王怡;;貴州石漠化綜合治理中的文化因素探究[J];社會科學家;2012年S1期
4 曉史;;漸行漸近的生態危機——關注“石漠化”威脅[J];云南支部生活;2008年10期
5 譚晉;容麗;熊康寧;;石漠化等級與植被碳儲量的相關性研究——以頂壇小流域為例[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3期
6 李鄉旺;沖田;陳宇雷;程新皓;;地球的傷痕——石漠化的現狀與治理[J];人與自然;2014年11期
7 吳會平;曾昭軍;夏本安;彭海;;湖南石漠化綜合治理途徑探討[J];中南林業調查規劃;2011年01期
8 李陽兵;邵景安;周國富;龍健;;喀斯特山區石漠化成因的差異性定量研究——以貴州省盤縣典型石漠化地區為例[J];地理科學;2007年06期
9 劉燦;;魯甸縣石漠化發展趨勢及綜合治理對策[J];現代園藝;2021年19期
10 儲小院;朱仕榮;林瓊;王帆;;我國石漠化防治立法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探討[J];中國水土保持;2020年06期
11 萬首輝;;談石漠化治理的對策及造林技術措施[J];農技服務;2016年16期
12 李鄉旺;陸素娟;程新皓;;最美最危險的滇國——云南的石漠化及治理[J];人與自然;2014年11期
13 徐澤洲;;惠水縣石漠化治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初探[J];農業與技術;2012年08期
14 王媛媛;周忠發;魏小島;;石漠化景觀格局對土地利用時空演變的響應[J];山地學報;2013年03期
15 徐勁原;胡業翠;王慧勇;;近10a廣西喀斯特地區石漠化景觀格局分析[J];水土保持通報;2012年01期
16 吳乃剛;楊秀麗;;淺析江口縣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的治理模式[J];農業與技術;2012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0條
1 張清海;林紹霞;林昌虎;田曉琴;;貴州喀斯特石漠化過程中土壤質量特征研究[A];土壤資源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安全——中國土壤學會第十一屆二次理事擴大會議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白建華;但新球;吳協保;吳照柏;;繼續推進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A];“石漠化綜合治理與生態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暨2015年石漠化防治專業委員會年會獲獎論文集[C];2015年
3 安裕倫;;喀斯特石漠化通感研究與地區發展——以貴州省長江流域喀斯特石漠化地區為例[A];現代地理科學與貴州社會經濟[C];2009年
4 但維宇;馮銀;劉玉;馬夢璇;;利用新生態學理論解決石漠化問題的探討[A];“石漠化綜合治理與生態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暨2015年石漠化防治專業委員會年會獲獎論文集[C];2015年
5 索紹新;高守榮;;關于推動畢節試驗區從石漠化嚴重地區向生態環境優美地區轉變的思考[A];畢節模式研究[C];2010年
6 熊波;王曉峰;朱勛早;周坤;;昭通地區石漠化特征及影響因素[A];第五屆云南省科協學術年會暨烏蒙山片區發展論壇論文集[C];2015年
7 譚秋;;貴州連續性白云巖地區小流域石漠化成因的坡度分析[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2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龍健;江新榮;鄧啟瓊;劉方;;喀斯特地區土壤石漠化的本質特征研究——以貴州省為例[A];現代地理科學與貴州社會經濟[C];2009年
9 ;石漠化生態治理工程山營示范片簡介[A];中國西南石山地區第四次生態建設與扶貧開發研討會專輯[C];2002年
10 李濤;高穎;;西部煤炭開采潛水變化驅動荒漠化和石漠化研究[A];第二屆中國西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學術論壇論文摘要集[C];2018年
11 曾慶良;郝菊海;;畢節生態試驗區石漠化成因及治理對策探討[A];長江流域生態建設與區域科學發展研討會優秀論文集[C];2009年
12 崔桂華;楊華;;烏江流域喀斯特地區土地石漠化類型時空演變研究——以涪陵—武隆段為例[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3 周光輝;但新球;白建華;;對新形勢下石漠化問題的新認識——基于習近平的生態文明理論[A];“石漠化綜合治理與生態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暨2015年石漠化防治專業委員會年會獲獎論文集[C];2015年
14 胡寶清;曹少英;;區域喀斯特石漠化程度演變脅迫閾值研究——以廣西都安為例[A];中國地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5 熊康寧;盈斌;羅婭;陳起偉;;喀斯特石漠化的演變趨勢與綜合治理——以貴州省為例[A];長江流域生態建設與區域科學發展研討會優秀論文集[C];2009年
16 溫遠光;吳慶標;劉京濤;羅應華;;廣西石漠化的生態學過程與植被建設[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發展——挑戰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上冊)[C];2002年
17 葉為民;張文翔;陳寶;黃雨;;石漠化地區土壤退化的風險指標體系[A];2010年全國工程地質學術年會暨“工程地質與海西建設”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18 周建華;鄧琴;丁衛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與畢節試驗區石漠化治理[A];畢節試驗區研究——畢節地區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研究課題集[C];2008年
19 曾令鋒;;廣西喀斯特石漠化問題研究[A];中國土地資源態勢與持續利用研究[C];2004年
20 喻琴;周忠發;閆利會;;貴州省畢節市鴨池示范區喀斯特石漠化成因探討[A];現代地理科學與貴州社會經濟[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0條
1 李桂靜;不同程度石漠化巖溶系統碳遷移機制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20年
2 袁周偉;葉蟬群落結構與生物多樣性對石漠化生態恢復的響應[D];貴州師范大學;2022年
3 皇甫江云;西南巖溶地區草地石漠化動態監測與評價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4年
4 張俞;喀斯特石漠化喬灌草修復機制與高效特色林產業模式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20年
5 孫勇;青藏高原羊卓雍措湖有機氯農藥和多環芳烴的沉積記錄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8年
6 彭馨;逆膠束萃取純化酶類及多環芳烴在逆膠束中降解的研究[D];湖南大學;2015年
7 劉少恒;重金屬脅迫下固定化Bacillus sp.P1對多環芳烴的去除機理研究[D];湖南大學;2018年
8 李博;土壤多環芳烴降解菌表面理化性質及吸附、降解特性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9 李曄;典型城市PM_(2.5)時空分布、PAHs賦存及影響機制[D];華東師范大學;2018年
10 高波;關閉煤礦多環芳烴的賦存特征及生物降解機理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2019年
11 黃子曉;硝基多環芳烴及呋喃醛等芳香性物質大氣反應機理的理論研究[D];山東大學;2019年
12 陳亞南;公路沿線農田土壤和玉米中多環芳烴風險評價[D];東北師范大學;2019年
13 孫彩云;飲馬河流域水體中多環芳烴的時空分布、風險評價及歸趨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7年
14 高銳;典型氟代二噁英和硝基多環芳烴的形成機理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15 林建清;生物標志物法研究多環芳烴對海水養殖魚類的毒性效應[D];廈門大學;2002年
16 于合軍;三峽庫區和貴州石漠化地區生態治理模式及經濟敏感性分析[D];北京林業大學;2010年
17 張建剛;重金屬離子及硝基多環芳烴的檢測新方法研究[D];山西大學;2014年
18 曹軍偉;深海多環芳烴降解菌Celeribacter indicus P73~T降解熒蒽和菲的機制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6年
19 李瑞玲;貴州巖溶地區土地石漠化形成的自然背景及其空間地域分異[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學研究所);2004年
20 呂杰;滇東南巖溶山區水土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耦合協調模擬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0條
1 周奕辰;石漠化及廢棄礦山生態化機制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20年
2 余可進;鄂西南巖溶地區石漠化動態變化及驅動因素研究[D];湖北民族大學;2020年
3 張杰;基于時序遙感數據的西南喀斯特地區石漠化信息提取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21年
4 陳圣子;人為干預下石漠化生態系統健康診斷與演變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6年
5 盧濤;滇東喀斯特地區石漠化時空演化特征及其驅動機制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21年
6 韓清延;典型巖溶區農地石漠化預警分析與優化調控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7 王存璐;石漠化綜合治理區兩棲動物群落多樣性及其生境構建與保護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20年
8 高偉;草地農業治理四川龍泉山地極度石漠化的實證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9 趙馨;深度學習支持下石漠化耕地提取及其生態風險評價[D];貴州師范大學;2021年
10 劉建民;廣西石漠化地區生態環境良性運行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3年
11 郭賓;典型喀斯特區城市邊緣地帶人為干預強度與石漠化景觀格局變化分析[D];貴州師范大學;2014年
12 韋清章;喀斯特地區旅游景觀規劃設計與石漠化綜合治理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9年
13 來楷迪;貴州兩江(長江與珠江)分水嶺地帶巖溶石漠化特征及其環境影響因子的初步研究[D];貴州大學;2008年
14 謝麗萍;石漠化過程中土壤—植被系統營養元素的協變關系[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學研究所);2006年
15 李明軍;喀斯特農村參與式社區發展與石漠化綜合防治[D];貴州師范大學;2006年
16 周余義;典型石漠化地區可持續發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17 趙楚;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區土壤表面電化學特征及其對土壤養分的影響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21年
18 才林;人為干擾下典型石漠化區生態服務功能價值評估分析[D];貴州師范大學;2015年
19 汪啟容;重慶中梁山巖溶洼地孢粉記錄近700年來的植被演替及石漠化演變過程[D];西南大學;2021年
20 徐玲;石漠化生態修復林秋冬季蚯蚓群落結構與蛋白質含量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20條
1 韶關日報記者 黃俊;石頭間造林 “治石”又“治貧”[N];韶關日報;2021年
2 本報記者 鄭北鷹;石漠化不容漠視[N];光明日報;2004年
3 記者 何偉;從“地球之癌”到綠水青山[N];新華每日電訊;2019年
4 本報特派記者 喬曉瑩 許丹婷;以教育之計破石漠化難題[N];廣西日報;2012年
5 本報記者 熊筱偉;說的是治理石漠化 代表們為何不斷提“增收”[N];四川日報;2013年
6 敬振倫;貴州全方位向石漠化宣戰[N];中國礦業報;2008年
7 何松;興仁六舉措治理石漠化[N];黔西南日報;2011年
8 本報記者 潘少軍;石漠化擴展趨勢發生逆轉[N];人民日報;2012年
9 ;攻堅石漠化 合力戰貧困[N];貴州日報;2012年
10 本報記者 敬振倫;全方位向石漠化宣戰 還青山綠水于人民 造千秋福祉于后世[N];貴州日報;2008年
11 新華社記者 程正軍、劉義;吞良田誘災害,石漠化近逼滇黔桂[N];新華每日電訊;2002年
12 本報記者 孫獻韜;五年70億元治理石漠化[N];光明日報;2003年
13 記者 杜軍玲 周麗燕;我國8省(區、市)石漠化狀況全部出現逆轉[N];人民政協報;2012年
14 本報記者 齊芳;廣西環江:從石漠化到“世外桃源”[N];光明日報;2012年
15 劉水玉 熊聰茹 張琴;中國西南地區石漠化嚴重[N];中國信息報;2007年
16 本報記者 王新偉;黔西南以產業化治理石漠化[N];經濟日報;2012年
17 本報記者 王松;貴州直面石漠化[N];中華工商時報;2001年
18 本報記者 劉燎 史開云;“治石”與“治貧”同步 產業與生態共榮[N];畢節日報;2021年
19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采麗;“石旮旯”巧變“金銀山”[N];貴州日報;2021年
20 記者 張粼粼;石漠化綜合治理“由點及面”[N];中國經濟導報;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訂購知網充值卡  訂購熱線  幫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