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論文排版

基于DEM與河網密度的水系提取與應用——以瀾湄流域為例

曹爽  王蒙  包紅軍  張雨鳳  
【摘要】:以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為研究對象,提出一種基于90 m分辨率的數字高程模型(DEM)和河網密度法的水系提取方法?;贏rcGIS中水文分析模塊和緩沖區工具,引入數字化河網作為水系提取的影響條件,以實際水系修正主要河道的高程值;再采用河網密度法確定最佳集水面積閾值,并依據流域自然分水嶺、流域控制面積以及干流主要水文控制站要素劃分子流域;結合中央氣象臺精細化智能網格降水產品,分析不同子流域尺度對強降雨反映效應。結果表明,瀾湄流域最佳集水面積閾值為129.1 km~(2),數字水系河流相對誤差為7.5%,河網套合差為2.5%;精度檢驗吻合程度較高,提取水系與實際水系較為一致。

知網文化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6條
1 羅婭;劉莉;王青;秦琴;楊抒;;應用30 m ASTER GDEM數據估算貴州縣域地表河網密度的適應性[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06期
2 原立峰;李發源;張海濤;;基于柵格DEM的地形特征提取與分析[J];測繪科學;2008年06期
3 顏明;許炯心;賀莉;王隨繼;鄭明國;孫莉英;裴亮;;黃河流域河網密度的空間特征及其影響因素[J];水土保持研究;2018年02期
4 杜青松;李國玉;李金明;周宇;;基于DEM的西天山中部河流提取研究[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20年10期
5 楊曉英;河網密度圖的制圖單元選擇及相關要素分析[J];地圖;2000年04期
6 任德智;劉益;廖興勇;肖前剛;王勇軍;朱文東;;基于DEM的成都市數字河網特征及空間分布格局研究[J];四川林業科技;2022年03期
7 王啟源;宋宇洋;;基于DEM的湟水流域河網閾值分析[J];水電能源科學;2022年06期
8 周晨霓;任德智;;基于DEM的西藏魯朗河流域數字河網提取時集水面積閾值的確定[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4年10期
9 馬丹;樊妙;武雙全;馬永;王晶;;基于海陸融合DEM的大尺度潮間帶提取方法[J];海洋信息;2020年04期
10 師動;朱奇峰;楊勤科;龍永清;;DEM分辨率對坡度算法選擇影響的分析[J];山地學報;2020年06期
11 高藝偉;白昊睿;高舉紅;;基于DEM的陜南地區地形地貌研究[J];科技風;2021年05期
12 馮磊;許欣欣;;聯合DEM和平均大潮高潮面的海岸線確定方法研究[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21年02期
13 劉鳳梅;黎義勇;肖攀;曾敏;;基于DEM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水文特征模擬與分析[J];現代測繪;2021年01期
14 劉佳軒;高瑞;師黎靜;;DEM分辨率對提取東北地區坡度的影響研究[J];震災防御技術;2021年02期
15 朱明;張靜靜;馬賀;朱連奇;;基于DEM和均值變點法的伏牛山區地形起伏度分析[J];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年01期
16 雷雪;周毅;李陽;王澤濤;;基于DEM的黃土地貌逼近度因子構建及特征分析[J];地球信息科學學報;202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0條
1 陶承祜;;基于數字高程模型(DEM)的土方計算[A];地理信息與物聯網論壇暨江蘇省測繪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宋文濤;;在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中制作DEM方法及應用[A];高效 清潔 安全 電力發展與和諧社會建設——吉林省電機工程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吳良超;;基于DEM的陜北黃土高原溝壑密度提取與空間分異[A];中國地理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暨海峽兩岸地理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4 吳學偉;龔文峰;袁力;;基于DEM黑龍江省土地利用定量分析[A];《測繪通報》測繪科學前沿技術論壇摘要集[C];2008年
5 李發源;;數字高程模型(DEM)在黃土高原研究中的應用與展望[A];中國地理信息系統協會第八屆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朱婭瓊;;DEM分辨率對地形因子的影響[A];云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201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6年
7 鄧仕虎;陳國慧;;DEM采樣間隔對地形描述誤差的影響研究[A];重慶市測繪學會第三屆優秀論文評選獲獎論文暨2005-2006年度學術交流會論文選編[C];2008年
8 任盛明;梁音;孫波;;不同DEM及遙感數據源在土壤侵蝕宏觀評價中的敏感性研究[A];第十七屆中國遙感大會摘要集[C];2010年
9 王濤;毋河海;;一種從格網DEM中提取等高線的算法[A];全國地圖學與GIS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10 黃利民;祝志明;;基于人工判讀高程原理的DEM生成方法[A];地理空間信息技術與應用——中國科協2002年學術年會測繪論文集[C];2002年
11 夏興東;郭海泉;張秀娟;;基于DEM的土方計算[A];江蘇省測繪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2 鄧鳳東;卓靜;劉安麟;;利用遙感技術與DEM提取黃土高原坡耕地的不確定性研究[A];中國氣象學會2008年年會衛星遙感應用技術與處理方法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13 趙四能;張靜海;楊映泉;;地理國情質檢過程中一種采用DEM進行河流流向的輔助確認方法[A];云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5年
14 麻莉;;基于DEM自動劃分濕地微地貌形態——以黑龍江洪河國家級濕地保護區為例[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5 楊錦玲;;基于小波變換的多尺度DEM研究[A];2009`中國地理信息產業論壇暨第二屆教育論壇就業洽談會論文集[C];2009年
16 李純;;基于DEM的撫仙湖流域范圍提取方法研究[A];云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5年
17 鄒學忠;周小紅;;基于ENVI的DEM壞值修補[A];2013年度江蘇省測繪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3年
18 王麗芹;高珊珊;;基于ArcGIS生成DEM數據在地質災害中的應用[A];第十八屆中國環境遙感應用技術論壇論文集[C];2014年
19 陸學東;;VirtuoZo中DEM在制作正射影像中的應用研究[A];全國測繪科技信息網中南分網第二十五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20 賈志杰;王繼;;ERDAS環境下修復DEM壞值的幾種方案[A];江蘇省測繪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0條
1 陳小衛;公開DEM輔助的國產衛星影像無地面控制點定位技術研究[D];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2017年
2 張錦明;DEM插值算法適應性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2年
3 俞偉斌;基于DEM的數字流域時空特征及提取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4 宋效東;基于DEM的可視性分析綜合模型及其并行算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5 蔣圣;基于DEM的黃土高原地形紋理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20年
6 AYMAN MOSSAD BAYOMY SOLIMAN;遙感衍生的DEM及其垂直精度在線性體提取中的影響[D];長安大學;2020年
7 李吉龍;基于DEM的地貌分類不確定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20年
8 周毅;基于DEM的黃土高原正負地形及空間分異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9 黃麗娜;基于廣義DEM的地貌與水系要素一體化綜合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10 楊族橋;DEM多尺度表達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11 楊先武;基于DEM的喀斯特峰林峰叢地形特征與空間分異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9年
12 何茂兵;基于3S技術的九段沙濕地DEM構建及動態變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3 楊容浩;無控制DEM匹配算法性能比較與改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14 王海江;多分辨率分析方法在DEM多尺度表達中的應用[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2012年
15 江嶺;基于DEM的流域地形分析并行算法關鍵技術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年
16 岳林蔚;多源多尺度DEM數據融合方法與應用研究[D];武漢大學;2017年
17 蔣厚軍;高分辨率星載InSAR技術在DEM生成及更新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18 祝士杰;基于DEM的黃土高原流域面積高程積分譜系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19 楊麗萍;基于遙感與DEM的“吉蘭泰—河套”古大湖重建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20 張婷;基于DEM的流域溝谷網絡尺度特征及尺度分解[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0條
1 甘露;基于DEM的黃土高原河網分形盒維數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21年
2 藺彬彬;基于DEM的三川河流域特征提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3年
3 雷雪;基于DEM的陜北黃土高原逼近度指標穩定性及空間分異特征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20年
4 謝菲;基于DEM的綜合地形復雜度與格網分辨率關系研究[D];云南大學;2017年
5 朱海金;基于不同插值算法生成DEM及對地形因子影響的研究[D];福州大學;2013年
6 馮增文;基于多期DEM的地質災害與環境動態監測[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7 李洪濤;DEM和ARCGIS在土地整理中的應用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8 侯偉;基于遙感與DEM的面向對象滑坡識別研究[D];蘭州大學;2014年
9 額日敦同拉嘎;基于DEM的內蒙古大青山林地景觀格局分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年
10 趙洪偉;基于規則格網DEM的等高線自動提取技術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1 王志偉;基于重構等高線的DEM誤差模型研究及應用[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7年
12 任志峰;DEM內插評價模型與應用系統開發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13 陳曉征;基于高精度DEM的黃土淤地壩信息提取及特征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20年
14 朱曉生;基于DEM的洪水淹沒計算分析系統研究與實現[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
15 邱海波;基于DEM的數字地形分析及可視化研究[D];鄭州大學;2009年
16 章嘉人;語義規則約束下的DEM與二維矢量數據融合方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17 趙明偉;基于DEM的黃土高原坡面景觀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18 王景丹;基于空間自相關性統計分析法的DEM精度評定研究[D];東華理工大學;2012年
19 杜海燕;DEM在公路勘察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20 孫國愿;利用等高線生成DEM方法的研究及改進[D];昆明理工大學;201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訂購知網充值卡  訂購熱線  幫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