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論文排版

高速切向車銑對18CrNiMo7-6鋼表面完整性影響研究

王棟  林洪旭  趙靜雯  喬瑞勇  張君宇  趙睿  
【摘要】:為提升18CrNiMo7-6齒輪鋼的抗疲勞性能,進行了高速切向車銑試驗。結果表明:高速切向車銑可獲得接近于磨削的三維表面粗糙度值,工件轉速n_(w)和銑刀轉速n_(c)對三維表面粗糙度的影響較為顯著,且表面粗糙度隨著n_(c)的增大而減小,隨n_(w)的增大而增大。高速切向車銑(逆銑)已加工表面均為殘余壓應力,銑刀轉速n_(c)及軸向進給量f_(a)對表面殘余應力有顯著影響。隨著n_(c)的增大,軸向殘余壓應力σ_(x)和切向殘余壓應力σ_(y)均呈現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隨著f_(a)的增大,σ_(x)和σ_(y)殘余壓應力顯著減小。最大殘余壓應力出現于已加工表面,且在距已加工表面40-60μm之內逐漸下降,之后趨于穩定。軸向進給量f_(a)對表面完整性綜合影響最大,隨著f_(a)的增大,表面質量迅速變差。在高速切向車銑正交試驗條件下,得到的最優試驗參數組合為: n_(c)=6500r/min, n_(w)=75r/min, f_(a)=0.02mm/r,a_(p)=0.1mm最優參數切削條件下,表面三維表面粗糙度S_(a)為0.30μm,σ_(x)為-400.5MPa,σ_(y)為-415.9MPa,殘余應力影響層深度為60μm。高速切向車銑獲得的表面完整性優于傳統車削,該切削方法可為外圓表面的加工提供一種更好的加工方式。

知網文化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9條
1 韓棟梁;王凡;馮佳彬;;軸向車銑切削鋁合金表面粗糙度試驗[J];工具技術;2016年08期
2 孫濤;秦錄芳;傅玉燦;侯軍明;;車銑加工技術研究現狀及展望[J];機床與液壓;2019年20期
3 李劍鋒;張洛平;李聚波;仲志丹;王磊;;正交車銑運動模型的研究[J];煤礦機械;2006年02期
4 張曙;從車銑復合到完整加工[J];新技術新工藝;2004年08期
5 姜增輝,賈春德,張延生,王建平;幾個重要的工藝參數對正交車銑的影響[J];沈陽工業學院學報;1998年03期
6 孫濤;秦錄芳;傅玉燦;;車銑加工在工程訓練教學中的應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0年11期
7 楊紅軍;;臥式五軸車銑加工中心總體結構與發展方向分析[J];機械工程師;2019年11期
8 劉冰冰;張之敬;金鑫;;微小型無偏正交車銑加工系統穩定性研究[J];機床與液壓;2013年23期
9 金成哲;李智軍;賈春德;;基于最大正交車銑切削效率的切削用量選擇[J];工具技術;2006年01期
10 劉克非;許軍;張之敬;周敏;劉志兵;陳憲戰;;車銑加工硬鋁合金微細軸技術[J];輕金屬;2006年12期
11 劉暐,姜增輝;軸向車銑切屑仿真的研究[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12 劉 ,喻紅婕 ,姜增輝;弱剛度細長桿正交車銑加工的研究[J];新技術新工藝;2005年04期
13 劉冰冰;張之敬;金鑫;;微小型無偏正交車銑加工系統穩定性研究[J];工具技術;2013年03期
14 姜增輝;潘恒陽;;正交車銑等距型面的運動建模及仿真[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9年12期
15 姜增輝,賈春德;正交車銑切屑仿真的研究[J];兵工學報;2002年04期
16 姜增輝,賈寶英,賈春德;偏心對正交車銑影響的理論分析[J];機械工程師;1998年01期
17 孔繁雅;姜增輝;邵忠偉;姜智勇;;等距型面正交車銑加工的仿真[J];制造技術與機床;2022年03期
18 陳艷芬;;車銑加工凸輪軸工藝優化設計研究[J];科技與企業;2015年05期
19 馮佳彬;王凡;李新勇;;切向車銑工件表面粗糙度的試驗研究[J];新技術新工藝;2015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2條
1 張翔宇;張德遠;;鈦合金高速超聲振動車銑工藝簡述[A];第18屆全國特種加工學術會議論文集(摘要)[C];2019年
2 李昆;;開展車銑復合工藝技術研究 提升企業加工能力[A];2013年中國航空學會管理科學分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3 劉克非;金鑫;張之敬;章奎;;微細軸車銑加工顫振機理研究[A];2006年湖北省博士論壇——先進制造技術與制造裝備論文集[C];2006年
4 梁銳;南博儒;鄧強;陳栓;;基于車銑復合的高效加工技術研究與實踐[A];2019年(第四屆)中國航空科學技術大會論文集[C];2019年
5 陳國文;沈志云;蔣玉岐;馬芳薇;;車銑復合B軸擺動連續車削技術研究[A];第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第13分會場:航空發動機設計、制造與應用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6 楊峻;;用車銑復合機床加工萬向接頭[A];第二屆民用飛機制造技術及裝備高層論壇資料匯編(大會報告)[C];2010年
7 劉克非;張之敬;周敏;;基于車銑技術的微小型零件完整加工[A];2006年湖北省博士論壇——先進制造技術與制造裝備論文集[C];2006年
8 陳小康;周建平;王恪典;許燕;;不同工作介質對短電弧銑削加工表面完整性影響研究[A];第18屆全國特種加工學術會議論文集(摘要)[C];2019年
9 周光哲;;電加工對鈦合金零件表面完整性影響的研究[A];第18屆全國特種加工學術會議論文集(摘要)[C];2019年
10 李淵;申雷;王飛;黃小偉;;基于車銑復合機床的銑齒加工工藝研究[A];第八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論壇論文集[C];2018年
11 陳學翔;;封閉圓柱凸輪槽車銑加工與沿曲面曲率進刀方法研究[A];中國職協2015年度優秀科研成果獲獎論文集(上冊)[C];2016年
12 楊宇;張健;李金龍;;大型回轉曲面在車銑加工中心上多軸加工技術[A];第三屆十省區市機械工程學會科技論壇暨黑龍江省機械工程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孫濤;損傷容限型鈦合金正交車銑加工的基礎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7年
2 唐小衛;大型軸類零件車銑加工穩定性研究與應用[D];華中科技大學;2017年
3 朱立達;車銑加工中心動態特性及其加工機理的仿真與實驗研究[D];東北大學 ;2010年
4 張艷明;磁場輔助電火花線切割蝕除機理與微觀表面完整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2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0條
1 仵珍稷;細長軸類零件車銑加工工藝的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8年
2 李智博;內表面正交車銑加工表面質量的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8年
3 王金磊;自由曲面金剛石車銑加工技術的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16年
4 李新勇;切向車銑加工表面形成機理及仿真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3年
5 韓棟梁;內表面車銑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建模仿真及相關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7年
6 田苗苗;軸向車銑加工表面的形成機理及仿真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3年
7 楊大衛;切向車銑運動建模及理論表面粗糙度的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0年
8 杜敏;正交車銑切削力的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2年
9 谷豐;基于車銑技術凸輪軸加工工藝的研究[D];東北大學;2011年
10 陳艷麗;基于車銑的曲軸精加工技術的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08年
11 王旭;軸向車銑大口徑厚壁管內孔刀具系統的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5年
12 李德珍;五軸車銑技術及其在曲軸加工中的應用[D];吉林大學;2009年
13 黃巍;正交車銑加工典型工件的動力學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09年
14 劉欣;軸向車銑切削力的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2年
15 方瑞;微細車銑切削力建模及切削試驗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3年
16 王冬旭;大口徑厚壁管車銑加工技術的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5年
17 李瑞;大型曲軸數控車銑機床進給系統的技術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1年
18 李江南;微細車銑加工表面質量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5年
19 孫長春;加工中心用B軸車銑復合單元的總體設計[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20 梁偉;軸向車銑典型工件的動力學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訂購知網充值卡  訂購熱線  幫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专区